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吃橡胶树种子油
血脂中主要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两种成分。胆固醇知名度很高,很多人都听说,可谓“臭名远扬”。
虽说胆固醇是对心脑血管危害最大的成分,然而甘油三酯也不可小觑,它可算是躲在胆固醇背后的隐秘杀手。
可甘油三酯又是什么*?
如果有人一本正经地告诉你:“哦,甘油三酯(TG)是一种有机物,是脂质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3个分子长链脂肪酸所形成的脂肪分子……”
你除了回一句“呵呵”还能说什么呢?这样的专业术语和专业解释对业外人士而言,无疑是残忍的。
实际上,甘油三酯也叫做三酰甘油。通俗地说,它还叫脂肪。肥肉的主要成分不是别的,就是它。再直白点说,它也是油,不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油炸食物含有大量食用油,所以吃多了也会升高甘油三酯。我们吃的食物,热量没有消耗,也会变成它。
当油脂食物摄入到体内以后,会被我们的胰脂肪酶分解为单酸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正常情况下脂肪酸会坐着载脂蛋白的小船,随着血液流经身体各处供能及参与细胞新陈代谢。
而过量摄入后人体,会在肝脏及小肠内把单酸甘油酯和脂肪酸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储存起来,这就是“小肚腩”之类肥肉的由来。
甘油三酯其实是个好东西,它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它人类很难存活。
甘油三酯是脂肪,而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主要提供热能,可以用来保护内脏、维持体温、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以及参与机体代谢等。
可以说,甘油三酯是人体的能量银行。假如你吃的大量食物所含的热量没有消耗掉,那其中的淀粉和油就会转化为甘油三酯储存起来。
所以不吃肥肉也可能长胖的,富含淀粉类的食物(如精米白面、土豆红薯)消耗不掉就可以转化为脂肪。此外,摄入富含葡萄糖的糖果、甜食、果汁等,也会转化为生成脂肪的原料。
如果你很饥饿又不进补食物,身体就会分解体内的甘油三酯“存货”,释放脂肪酸,为身体提供能量。
但甘油三酯多了,轻则发胖,重则危害健康,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堵塞和血栓,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急性胰腺炎(会要命)。
具体来说,如果甘油三酯过量,囤积于皮下就会使身体肥胖,囤积于血管壁则造成动脉硬化,囤积于心脏就会导致心脏肥大,囤积于肝脏则会造成脂肪肝。
甘油三酯高,还容易造成血稠,即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导致的血液粘稠,在血管壁上沉积,渐渐形成斑块,就是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血管内径变小、血流变慢,从而血管加速堵塞。
甘油三酯增高不仅和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促进白蛋白尿进展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因为甘油三酯受饮食影响明显,头一天大吃大喝,次日检查血脂甘油三酯就会明显升高。所以检查血脂,一般要求前三天清淡饮食,并且尽量12小时内空腹抽血。
也正是如此,控制饮食是降低甘油三酯的可靠方法。尽量清淡饮食,限酒限油(甘油三酯严重升高者更要严格戒酒),少吃精细主食,少吃肥肉,少吃甜食,多吃蔬菜,少吃多动,减轻体重。
参考资料
源自郭艺芳心前沿、全科学苑、医学信使、心希望快讯、心血管王医生、科学大院、检验医学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