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排名第4位,死亡率排名第二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肝细胞癌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85%-90%,乙型肝炎病*和(或)丙型肝炎病*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是肝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对于上述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需要每半年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肝癌的筛查率。[1]
#1
肝癌复发早期发现是关键
术后规律随访最重要
早期肝癌患者通常推荐手术切除治疗,然而根治性肝癌切除术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高达为40%-70%,这与术前可能已存在微小播散灶或肿瘤多中心发生有关[2]。因此,所有患者术后需要接受密切随访,这是预防术后复发的重中之重。一旦发现肿瘤复发,根据复发肿瘤的特征,可以选择再次手术切除、局部消融、TACE、放射治疗或全身治疗等,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术后复查随访的间隔为每2-3月,持续稳定者可适当延长随访时间。随访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
#2
预防复发,高危人群辅助性介入来帮忙
对于具有术后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包括巨块肿瘤,肿瘤累及包膜、多结节、有残余肿瘤、切缘不足、肿瘤破裂出血后行急诊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脉管内癌栓(MVI:M2)、及术后2月内AFP未降至正常的患者,临床试验及循证医学研究的结果都提示了术后行预防性介入治疗,即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chemotherapyandembolism,TACE)具有减少复发、延长生存的效果;并且具有微创、安全和经济的优势[3]。在术后预防性介入治疗中,肝动脉造影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残留在肝内的隐匿病灶,在肝动脉内灌注的化疗药物,也能有针对性杀死肝内残余的肿瘤细胞,对重要脏器影响很小,患者的耐受性好。因此,对于术后高复发风险的肝癌人群,在肝功能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建议术后一个月,最迟不超过两个月,进行一次预防性的介入治疗,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的风险。
#3
肝炎患者,抗病*治疗需